2、树立规模生产的生产方式。
重点培育3~4个起重运输(物料搬运)机械集团和重点配套件的生产体系,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提升装备水平,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以上集团将成为我国生产起重运输(物料搬运)机械的主力军。要培育一批有相当制造能力的中等骨干企业,通过竞争淘汰一大批低水平重复生产的小型主机企业。
3、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走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的道路。发展我们自主品牌的新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并出口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2010年有25~30%的产品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
4、树立品牌意识,推进战略,努力创建“中国产品”、“行业产品”,让这些产品成为我们行业的高水平主流产品。引导少数行业龙头企业制造中国产品,一批中等骨干企业制造行业产品,以此引导市场,冲击、淘汰落后产品和企业。“行业产品”由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组织有关产品进行试点。
5、充分认识“科技是生产力”的观点。在大型企业集团建立研发中心,并在行业内建立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中小企业服务。根据我国国情,应大力提倡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研发中心应有一批以科技尖子为中心的科技人才。根据我国企业实际分布地域,建议高水平的研发中心可以建在我国经济技术实力比较雄厚的沿海中心城市,如上海、北京、天津、大连等地,至少应建在省会一级中心城市,以便吸引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以及从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工业回国的科技人才。建立各类行业培训中心,加强对重点骨干企业、起重机械制造基地的管理干部、科技人才和技工的培训。
6、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有利于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7、调整加强各级行业协会,改变目前协会太多、人员太少的不合理状况。选拔一批有科技、生产、企业管理经验的专职人员充实到各级行业协会。行业协会要积极推行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改变目前行业协会工作人员过于老化的状态。配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加强对行业的管理。
8、改善高校的办学方针。目前国内综合性大学的机械类通用专业太多,没有特色,要恢复设置有特色、高水平的起重运输机械设计专业,以满足企业的需要,也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
9、税收方面,建议取消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免税政策,为国内企业创造市场空间及平等竞争条件。 上一页 [1] [2] [3] [4] [5] |